欢迎来到工商大学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财政培训财税培训审计培训统计培训工商培训金融培训更多干部系统培训!

高等学校干部教育培训中心体制顺畅灵活性佳

全国十大财经院校之一政产学研全覆盖

咨询热线 023-6751-4122 / 186-2314-3569

重庆工商大学干部培训基地

时政新闻

决战脱贫攻坚:扶贫车间是怎样建成的

编辑: 时间:2020.0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指出,兴办扶贫车间目的是扶贫,要坚持扶贫性质,向困难群众倾斜,多招收困难群众就业。扶贫车间建好了,可以让贫困户在家门口打工,有一份稳定收入,从而实现脱贫。建设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解决?让我们一起走进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大桥社区,看看这里的扶贫车间是怎样建成的。
  ——编者
  6月25日一大早,重庆美心红酒小镇景区的扶贫集市就热闹起来。摊位上,粽子和新鲜蔬菜琳琅满目。一个巨大的粽子隆重登场,“这是我们扶贫车间8名工人花了4天制作的,送给大家免费品尝!”车间工人们身着统一的工作服,为游客和居民切分粽子,将现场气氛推向了高潮。
  登高远眺,长江如练。以前,这里是重庆市涪陵区蔺市镇大桥村,10多年来,随着重庆美心集团红酒小镇旅游产业项目的建设,村子变成了新型农村社区。2018年,这里建起了扶贫车间,当地贫困户和困难群体在家门口就业更方便了。政府、企业携手,群众参与,以扶贫车间实施带动,这里的农旅融合之路也越走越宽。
  自然资源为依托
  增收平台建身边
  蔺市是涪陵重镇,梨香溪在此汇入长江,鸡公山森林覆盖率达到50%。“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美得很!”大桥社区党支部书记况小凤说起当地的自然条件,很是自豪,但说到曾经面临的窘境,也无奈叹气,“传统农作物规模不大,效益不高,蔬菜靠农民自己挑出去卖,也卖不上好价。”
  在这种情况下,大桥村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最多的时候,全村近2300人中有1100余人在外务工,”况小凤说,剩下的都是“干不动”和“走不出”的,“虽然脱贫人数在逐渐增加,但没企业没项目,稳固脱贫成果压力挺大。”
  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蔺市镇党委政府。“全镇86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其中大多数已经脱贫,但要防止返贫,就必须靠就业带动。”镇党委书记何伟说。随着美心集团红酒小镇旅游产业项目在大桥村启动,景区人气起来了。对于贫困户和困难群众,能否有个平台让他们在家门口“干得动”,实现就业增收?
  “景区本身虽然也解决了一些村民就业,但还不够,一是对贫困户和困难群体的倾斜力度不够,二是对当地农产品生产销售拉动不够,”重庆美心集团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助力脱贫攻坚,集团决定在景区内打造一个扶贫车间。
  2018年7月,“红酒小镇就业扶贫车间”正式挂牌,优先为贫困户和困难群众提供就业岗位。大桥社区贫困户李君说,“我左腿受伤致残,干不得重活,妻子要照顾我也不能外出,娃娃还在读书,”因收入无门,有段时间他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家门口有了扶贫车间,我们两口子第一个报名。”
  作为扶贫车间的“配套”,扶贫集市也同时开张了。“家里种了几亩蔬菜,以前要挑到镇上去卖,一来一回费用高,年纪大了又跑不动。”71岁的贫困户吴昌林跟老伴商量,就近在扶贫集市卖菜,“反正就在家门口,行不行咱试试!”
  食品生产历波折
  政府支持渡难关
  红酒小镇的扶贫车间目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规模:20多米的空间高度,15000平方米的总面积,采用既是工厂又是卖场的模式,购物车可以从头推到尾……这个如今月销售收入上百万元的“前店后厂”经营实体,发展之路却是经历了不少挫折坎坷。
  48岁的张恒,以前是红酒小镇景区游乐设备的主管,扶贫车间成立后,他被选为车间负责人。扶贫车间要生产特色食品,这对于之前从未涉足食品行业的美心集团来说,并非易事。带着8个人,张恒开始组织试生产。
  不料想,还没入门,就先“摔了一跤”。“从本地原材料和市场考虑,我们最初选了面条、榨菜和豆干三个品种,但样样不成功。”张恒说,看到第一批生产线上下来的面条,他们都傻了眼:还没等装袋,随便一摇晃,面条便断成一截一截的。
  一次不行,就再做!还不行,就反复改、反复做!上网学习、线下找能人,更改原料配比、改进揉面技术,自己试吃产品、找专业测评……张恒带着团队苦干,经常工作到早上5点才下班。
  李君就是团队的一员,他说,刚到车间时完全不会做,车间采用集体培训、老带新等办法,把大家都教会。“对我们贫困残疾工人更是格外照顾”,李君说,他的腿不能久站,车间就安排他坐着干活,如今他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面条工。
  “最初的半年确实很难,产品不过关,设备没完全到位,工人也不好招。”张恒说,是集团的信任和当地政府的支持让他们走出了低谷。起初一些居民认为车间“没啥搞头”,社区干部就帮着做工作,鼓励贫困户树立信心来车间就业;蔺市镇政府除了及时对扶贫车间发放补贴,还经常主动上门,“帮我们跑手续,解决困难,还帮我们严把食品安全关。”张恒举例,因为没有食品生产经验,起初车间的排水地漏缝隙较宽,镇里市场监督所的人员在走访中发现,建议立即加密,“这样老鼠就钻不进来了。”
  美心集团持续增加对扶贫车间的硬件投入,已投入近900万元。随着几条食品生产线的启用,产品终于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最初“砸招牌”的面条,现在变成了“金招牌”,最初只有1个品种,日销售额才几十元,如今有6个品种,日销售上万元。“我们的价格比市场价低了将近一半,物美价廉是我们的优势。”张恒说,目前车间生产的食品已达70多种,榨菜酱油、自制红酒等特色产品更是受到青睐。
  购销两旺口碑好
  老乡饭碗端得牢
  走进美心红酒小镇景区,一条大标语令人印象深刻:“不许骗人”。“咱扶贫车间做的是食品,要讲诚信,不掺假。”张恒说,车间开张两年来,很多原则一直在坚持:“一元大馒头”不缩水不涨价,所有食品不加防腐剂,车间的公平秤始终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扶贫车间有政策支持,但更要靠自身产品赢得市场,在这方面,政府既要服务也要监管,”何伟介绍,扶贫集市刚起步时,为了聚人气,提出“贫困户及农户摆摊的农产品,卖不完的由企业餐厅收购”。至今,这个承诺一直有效。吴昌林老两口把种的辣椒、茄子、丝瓜等蔬菜都拿到扶贫集市卖,“不走远路,有棚子遮雨,还不用往回背,一天下来能挣两三百块。”老人笑着说。
  产品火了,口碑好了,扶贫车间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日渐增强。工人越来越多了,不仅有本地的,也有外村外镇的,不少在城里务工的村民也回来了。
  “周末和节假日特别忙,有时要到晚上9点才下班,但忙得高兴。”在扶贫车间的“现做糕点区”,45岁的蒋胜琼正忙着为点心装袋,车间另一端,丈夫李君在“面条加工区”工作。
  前几年靠她一个人2000元月收入独撑一个家,现在夫妻俩都上班,每月6000多元收入进账,蒋胜琼感觉“像在做梦”。走路5分钟到家,加班有补贴,公司还给买五险一金,日子好起来了。
  贫困户李晓红才来上班不久,她来自大桥社区的邻村。“你瞧,这是我们刚做好的榨菜。”李晓红嘴角上扬,展示着车间的产品。丈夫三年前生病卧床,当时她在外地打工,又要挣钱,又放不下丈夫和儿子,经常自己偷偷哭。“现在好了,有了扶贫车间,在这里上班让我两头都能顾上,”她说,虽没有在外地打工挣得多,但是离家近、生活成本低,对她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目前,红酒小镇就业扶贫车间已有58名工人,其中有17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残疾人。到了晚上,扶贫车间微信群热闹起来了。打开电子表格,每个人当天的绩效数据清晰可见,“干得多,挣得多,工作稳定有奔头,大家都很珍惜。”李晓红说。
  张恒说,目前扶贫车间的每天销售额能够达到3万余元,旺季可以达到5.5万元。而车间务工的贫困户和村民,月均收入达到了3500元左右。
  宽敞的车间,这一边购销两旺,那一边设备不断进场。“做酒的工人已经开始招录,红酒生产线预计很快可以投用。”张恒介绍,集团已经在车间背后的山上种下了几百亩葡萄,一条索道将连通车间与基地。
  在蔺市镇的规划中,未来车间周边还会发展柑橘、竹笋等产业,精品民宿和慢行绿道也呼之欲出。“扶贫车间带动产业发展,产业发展促进扶贫车间升级,让农旅融合走向良性循环。”何伟说。
当前页面:http://www.ctbuedp.com/szxw/0356.html